科普信息中心:建筑面積4063 m2,包括時空隧道、植物與人、植物與環境、生物技術等4個主題展示內容,開展植物學相關科普展示。有霧幕電影、幻影成像、多媒體觸控一體機、廣告一體機等媒體科普展示設備,及標本、模型一批。
科學互動實驗室:面積584 m2,按中小學自然教育大綱要求,建設有植物克隆實驗室;植物標本制作室昆蟲標本室;植物藝術創作室;生物能源實驗室;電鏡室;基礎生物實驗室等,為中小學開展植物、環境科學方面科學小實驗及科學小課題活動提供科學互動實踐平臺。
園史展覽館:面積380 m2,展示華南植物園從1929 年建園以來的相關歷史資料及實物資料,是了解華南植物園歷史及進行園史教育的場所。
中小學生物實踐園:面積50多畝,建設有肉質植物種植棚;食用菌培養室;植物無土栽培室;藤本植物種植區;農具及農耕文化展示廊;糧食作物園農田水稻實踐區;經濟作物實踐圃;蔬菜作物實踐圃;嶺南水果作物實踐圃;園藝實踐區;動手實踐區及DIY植物繁殖圃;植物形態與文化區;太空作物區等。主要為中小學生提供植物栽培、育種、園藝體驗等戶外實踐體驗。
廣州第一村暨地帶性植被園:占地近200畝,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考古發現:早在2200-4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種,因此被認為是孕育廣州人老祖宗的“發祥地”。 第一村景觀再現了南粵先民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共生,并體現了當時人類利用鄉土植物的文化傳統。第一村兩側山坡通過模擬自然森林群落結構配置鄉土植物,展示了廣州地區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典型群落類型。
科學家雕塑徑:為紀念和緬懷植物學家們為科學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所做的貢獻,特設立雕塑徑。雕塑徑上的六位中國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張肇騫院士、俞德浚院士、蔡希陶教授、陳封懷教授、何椿年教授不僅為中國的植物學研究和植物資源保護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華南植物園的建設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外,園內還設立了李時珍雕像于藥園、達爾文雕像于蒲崗、林奈雕像于植物分類區、劉玉壺雕像于木蘭園。
名人植樹區:位于華南植物園中心大草坪旁,其中有朱德委員長種植的青梅,董必武副主席種植的青梅,葉劍英元帥種植的木棉樹,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種植的海南紅豆,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種植的樂昌含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種植的無憂樹,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種植的無憂樹,泰國詩琳通公主種植的詩琳通木蘭,阿富汗前國王穆罕默德?查希爾種植的紅花天料木等。這些名人通過種植樹木為人們樹立關注自然和環境保護的好榜樣。
蒲崗自然教育徑:占地面積約22.5畝,以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植物學和生態學知識為主題建成的蒲崗自然教育徑,是我國第一個集游覽觀光、科普教育、人文景觀為一體,向公眾普及植物學、生態學知識以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區內有重要的人文景觀、廣州市重點保護文物――朱澄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