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對長安街的規劃就設想了國家大劇院的建設,周恩來批示到,地址“在天安門以西為好”。最后因財政原因沒有實施。
1958年——黨中央決定為迎接建國十周年慶典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筑即建國十大建筑。
后因文革原因國家大劇院工程一直未能上馬。
1990年——文化部組建國家大劇院籌備處進行前期工作。
1993年——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三種建設方案的論證:
第一種 120000㎡三個大劇院一個小劇場;第二種 97000㎡兩個大劇院一個小劇場;第三種 105000㎡三個大劇院。最終建議方案總建筑面積100000㎡三個大劇院一個小劇場。
1996年——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上提出有計劃地建設國家的劇院。
1997年 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建設國家的劇院。
1997年12月——有國內5家設計單位提出了7個設計方案。
1998年 4月——國務院批準國家大劇院工程立項建設,同時開始其建設方案的估計競賽。邀請17家,自報名19家,共提出44個方案。第一輪:5個入圍;第二輪:(1998年11月)評選結果五個入圍,其中三個中外聯合進行方案修改。最終提出三個方案。最終決定采用巴黎機場設計公司方案,清華大學配合修改。
在調整方案時,考慮國家大劇院與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的關系,連續兩次將用地范圍擴展,一直擴到人民大會堂南側路。這樣大劇院比第一次方案南移70m,對改善周圍環境起到了關鍵作用。
國家大劇院之最
世界最大穹頂
國家大劇院整個殼體鋼結構重達6475噸,東西向長軸跨度212.2米,截至201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
世界最深建筑
國家大劇院地下最深處為-32.5米,相當于往地下挖了10層樓的深度,截至2011年,是北京最深的建筑。
亞洲最大管風琴
音樂廳內的管風琴共有6500根發音管,截至2011年,是亞洲最大的管風琴,造價達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