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氣預報
位于從化市太平鎮神崗河西片,神棋公路旁。據歐陽氏后裔歐陽宇團回憶墨寫出來的《鐘樓記》記述,該 村建于清朝咸豐己末年(公元1858年)。鐘樓古村是從化目前保留最為完好的古村落,它依樓上掛金鐘山而建,座西北向東南,以歐陽仁山公祠為中軸線,兩邊 擺開,左4條巷,右3條巷。村落四面圍3米多高的城墻,在4個主要制高點建有4個垛(即古代放哨及觀察敵情的烽火臺),兩層高,與村后四層高的炮樓相互呼 應。城墻外圍是寬2米多的護城河,護城河前繞古村,到村側便順山而上山頂。村與后山之間有一塊與村同長、深300多米的平緩坡地,與護城河一道構成古村的 屏障。村門樓是單層鍋耳山墻,開一小拱門,上寫“鐘樓”二字。
古村內每家每戶的房屋布局,巷中的排水設施,都是建設者精心設計的杰作。每條巷有門樓,有巷門,過 樓,出門到巷的右側,巷中間是一條花崗巖砌邊,青磚鋪底的排水渠,依地勢而上,漸次而高,天然的地勢,使水自然往下流,長流不腐。巷兩側是民居,縣山頂, 民居規劃全部統一形式,即三間兩廊,每一排七間,每一間的兩廊相通對望,可從一條巷入大門過廊再出門,到相鄰小巷。青磚砌墻,山墻畫八字,兩大門是花崗巖 門框,有企棟,有石帽,開雙掩木板門,過門左側墻內是磚雕門官位,門官位前幾步是大房,對面小房,用作廚房,過廊,到天井與正廳間的交匯處,正廳一般供奉 祖先神位于2米高的神臺上,下為橋臺,屋內又有天官、土地、灶君等神位。再進入廊,兩側又分別為大房和小房。這樣每戶都緊挨著,沿巷走,越走越高,直至一 列緊緊相連的回水屋。該古村交通便利,從105國道沿神棋公路前行約3公里即到,在從化汽車客運站有公共汽車直達。
從化市神崗鎮鐘樓村獲評為“廣東省生態示范村”,這是從化市首個獲此稱號的行政村。
文化古跡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建于清代有近200年歷史的“廣州市文化文物古村落”從化市鐘樓村,位于從化市中南部的流溪河西岸,是從化市神崗鎮轄區內的一個行政村,與木棉、井崗等村相鄰接。于今年8月正式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遺址。
神崗鎮樓村長期以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利用和保護,特別是十分重視鐘樓村古村落的保護。村委領導班子不單在生態農業方面帶導村民,還引導群眾加強對當地文 化遺跡的保護,使近200年的鐘樓古村落遺址得以保留完好。建于清朝末期近200年的“廣州市文化文物古村落”鐘樓古村落遺址,雖然經歷了不同年代、不同 時期,并在不斷變革中保存完好。經有關考古專家論證,2003年8月已被正式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遺址,并已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遺址。
鐘樓村總面積3500畝:其中水田面積1100畝,果樹和林木面積約2000畝,共有11個自然村,總人口1291人,主要經濟來源于耕種水稻和種植荔枝 等果樹及其畜牧養殖。鐘樓村自然環境優良,土地資源豐富,歷史文化遺址歷史悠久,加上村委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村民群眾積極響應支持。該村是從 化市發展生態農業建設和生態旅游、創建省級生態示范村的一個首選村之一。
鐘樓村村委會積極帶領村民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改變以往落后單一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把生產和生態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可持續發展。 目前,全村3500畝土地上已建成大小果園近20個,其中較大的果園達300多畝,不少果園還飼養了雞、鵝、鴨,其中新莊貝果園飼養雞存欄量高達4萬多 只。全村綠地面積高達97%以上。其中果木覆蓋率高達65%以上:基本實現了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生產糧食產品,從實際出發,走發展生態農業經濟致富之 路。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創建,如今整個村寨,四季常綠,鳥語花香,樹木旺盛,果碩累累,牛強魚肥,禽畜滿園,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不斷發展,有效地 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