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建筑
園內保留歷史建筑和工業遺產建筑。
根據規劃,在世博園區紅線規劃范圍內,除建大量新式建筑外,近20%的老建筑將予以保護保留;200萬平方米的總建筑面積中,老建筑再利用面積為38萬平方米。其中包括上海開埠后建造的優秀老民居和見證中國工業發展進程的工業遺產。它們經改建后主要用于展館、管理辦公樓、臨江餐館、博物館等。此舉既是為大幅度降低建設費用,也想借此完成從工業廠房到博覽業之間的轉換。而令海內外最為關心的江南造船廠,將在世博會后再度“變身”,改建成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群,作為上海城市的一個新亮點,被永久保留。
上海世博會上的這個首創,已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們的肯定。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介紹說,上海世博會利用、保護和后續的歷史建筑和工業遺產建筑面積,是1851年首屆世博會舉辦以來最大的。專家們認為,這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在保護工業文化遺產方面作出示范。
生態規劃
快樂生態的根本目標是構造一個良性循環,始于人對自然生態環境存在心理需求和精神依存,以環境塑造為途徑,促進生態實踐的參與,加強生態意識,增長環保知識,強化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視和依賴。快樂生態設計的4個主題是:運動、娛樂、教育、觀賞。
場景構筑根據行為主體的不同分為三大類:動態,互動,靜態。動態場景以人為主動體,環境為被動體,人的活動為場景構筑的中心內容。靜態場景以環境為主動體,人為被動體,環境要素的展示為場景構筑的中心內容。
空間框架由“一環、兩園、五帶和多點”組成。“生態意識環”是一條全景式生態環帶。此環帶意在構筑異質性的原生態環境,囊括盡可能多的生態要素,還原自然環境的初始狀態。兩園為“世博增綠園”和“生態教育園”。“世博增綠園”是一個立體式的世博公園,以生態文化和藝術為核心,展示人文化的生態環境;“生態教育園”是一個包括生態知識、相關技術成果展示和參與性活動的園區。“五帶”中,“生態參與帶”是一條參與生態演變、發展過程的互動式步行道;“波浪游步帶”即立體動態式游憩步行道,結合水體的高程變化上下起伏,又隨岸線的變化曲折延展,創造人與自然共存亡共發展的意境。
綠色建筑
上海世博園規劃的快樂生態理念是建立在綠色建筑技術為主體的技術平臺上,通過建筑技術上的革新來達成理念的實現,最終實現和諧社會的根本目標。
在世博園的規劃設計中,貫徹了以下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資源經濟和較低費用原則;全壽命設計原則;宜人性設計原則;靈活性原則;傳統特色與現代技術相統一的原則;建筑理論與環境科學相融合的原則。采用的綠色建筑技術主要包括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節水節能設備、立體綠化等方面的高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