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一层是我馆服务设施最集中的公共区域,内有售票大厅、大食代美食天地、休闲长廊和临展大厅。此外,IMAX三维巨幕影院和球幕影院也在该区域中。
您可以在地铁二号线"上海科技馆站"出站,通过世纪广场和科技馆下沉式广场自动电梯或走道,由6号门进入科技馆售票大厅。购票后您可以直接乘大厅内的自动扶梯,进入地面一层的检票大厅,经检票后进入展区参观。临时展览专用场馆介绍(临展馆展区)
上海科技馆设有外来展览专用场地,该场地位于上海科技馆内B1层,面积约1200平方米,水电供应齐全,展览区域设有专用通道和售票点。
彼邻科技馆商场、银行、餐饮区、影院区等人流较为集中区域,是科技馆参观者的必经之路。
临展馆是理想的展览、展示的场地,参展商可独立举办,也可与科技馆共同策划组织协办和合办各类科普、科技展览以及科技成果展示。
球幕影院
上海科技馆球幕影院是一座具有球幕电影和天象演示双重功能的、集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新颖的影视场所。球幕直径23米,倾斜度为30度,倾斜式银幕能使观众具有飘浮在空中之感觉。可容纳观众280位。
球幕影院放映设备采用当今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画格最大的70毫米15齿孔IMAX单机放映系统,它使用的70毫米15齿孔胶片画格是普通35毫米胶片的10倍,它独特的“波形环状”输片设计,把每一个画格牢牢地吸附在片门之上,使画面清晰稳定。放映时,放映机由升降机上升到影院中央放映窗口,映像通过165度的鱼眼镜头将70毫米的影片放映到倾斜的球形银幕上,画面清晰稳定,覆盖银幕达85%以上,使观众四周及仰卧之间,皆为画面所包容,恍如投身其中。当观众目不暇接之际,影院内6 1声道的音响系统,通过十几组扬声器同时播出配乐和特殊音响,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享受。
球幕影院天像节目演示是采用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数码天象仪系统,“静坐一室,傲游太空”是天象演示的具体写照。天象仪演示的星空逼真准确,并能模拟在地球上、太阳系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所看到的星空和星空运动。许多罕见的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彗星、流星雨等现象都能在球幕影院内再现和预测。天象仪还可按教学要求,演示行星运动、天文坐标、星座图形、亮星、星云、星团、星系和银河系等。除此之外,天象仪与各辅助投影机配合,可演示只有宇航员才能看到的地球以外别的星球上的宇宙景色。因此,当观众一进入球幕影院天象厅就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在太空中遨游。
藏品展区
上海科技馆以收集华东地区乃至中国地区的自然界和人类遗物为目标。通过保存这些自然界及人类遗物,利用收藏品进行学术研究,增进人们对自然界及其演化史的了解,并透过展示及解 说,传播收藏品所代表的教育意义。
藏品区现收藏藏品约25万件,隶属植物、动物、古生物地质及人类五大类,植物又可分为种子植物类、蕨类、苔藓类、藻类、地衣类、菌类等六类,动物可分为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人类分人类体质学与民民俗人类学。其中,植物标本数量约15万件,哺乳动物标本3186件,鱼类标本9456件,鸟类标本9407件、两栖爬行类标本8524件,无脊椎标本44555件,昆虫标本为27880件,地质标本4807件,古生物6676件,人类民俗标本862件,古尸16件。在上海科技馆收藏的诸多门类中,动物以两栖爬行类最具特色,两栖类收藏占全国46.6%,爬行类占全国的56.3% ;植物以高等植物和地衣比较完整,古生物的以山旺化石群标本、上海地区全新世脊椎动物亚化石标本和分别来自山东临朐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和辽西鸟类标本最有特色。
鱼类库房
上海科技馆鱼类标本收藏可追溯到1868年创立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 的亚洲文会,现存收藏最早的标本为标本。目前我馆鱼类标本有1272种(含亚种),9456件,约占中国鱼类种数的43.9%,约占世界鱼类的6.36%。收藏以海水鱼类见长,约占整个鱼类收藏的80%,尤以海南西沙最具特色。在收藏的鱼类标本中,有模式标本1种9件;国家一级、二级珍稀标本5种1300件;国内新纪录标本30种100件;国外标本8种21件。中国现代较有影响的鱼类学文献都曾引用过本馆的标本。
哺乳动物库房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现生哺乳动物有4327种,中国已知现生哺乳动物有550种。上海科技馆收藏的哺乳动物标本有331种,共有3186件。占全国哺乳动物60.1%,占世界哺乳动物的7.6%。科技馆的哺乳动物标本收藏可追溯到1868年创立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现存收藏最早的标本为1808年,百年以上的标本8种8件。现有亚洲文会标本197件和震旦博物院标本123件。在我馆收藏的哺乳动物标本中,有正模9件,选模16件,付模3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6种287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77件,52种。
地质库房藏品
上海科技馆地质库房建于1980年,但地质标本收藏可追溯到1868年创立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目前我馆拥有地质标本4807件,分别采自上海及中国其它地方,分属矿物、岩石和陨石。现存收藏中有解放前流传下来的库利南钻石套件(仿制品)、长兴岛陨石,辰砂,雄黄,雌黄的收藏全国博物馆收藏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古生物库房
科技馆化石标本收藏可追溯到1868年创立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至今收藏震旦博物院留下的100余件标本。目前化石收藏量达6676件,涵盖了动、植物化石的主要门类,其中以160件山旺化石群标本、23件上海地区全新世脊椎动物亚化石标本和分别来自山东临朐的4件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和4件辽西鸟类标本最有特色。收藏中模式标本数量1727件,主要为贵州中生代的无脊椎化石标本以及古生代、新生代腹足动物化石标本,同时有一件脊椎动物化石。中国现代较有影响的古生物学文献都曾引用过本馆的标本。
昆虫库房
科技馆的昆虫及螨类标本共计13目86科848种27880件。标本收藏可追溯到1868年创立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亚洲文会标本2760件,震旦博物院生态标本219件。在收藏的昆虫标本中,以鳞翅目和鞘翅目量最大。除此之外,有螨类模式标本23种116件,其中正模28件,副模84件,配模4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1种,二级保护动物标本4种。
鸟类库房
目前中国已知的鸟类有1253种,科技馆收藏的鸟类标本有86科1021种9407件,占全国鸟类种数的81.48%。我馆的鸟类标本收藏可追溯到1868年创立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现存收藏最早的标本为1870年,现有百年以上的标本113种140件。在我馆收藏的鸟类标本中,,尤以 标本最具特色,同时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标本29种146件,二级保护动物标本140种1099件,此外,还有鸟巢隶属38种110只,鸟蛋93种802只。两栖爬行类库房
上海科技馆的两栖、爬行类标本共计8524件,其中两栖类140种(51[干] 3885[ 浸])3936件,爬行类218种(396[干] 4110[浸])4506件,分别占全中国两栖和爬行类的46.6%和56.3% ;本馆现有中国特有两栖类标本54种,占中国特有种的30.8%,爬行类有37种,占中国特有爬行类的27.8%。标本收藏可追溯到1868年创立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现存收藏最早的标本为1902年,在收藏的两栖爬行类标本中,尤以龟鳖类标本最具特色,在我国发现的37种的龟鳖类动物中,本馆收藏就达31种之多。除此之外,有模式标本5种,地模5种,副模1种;新纪录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6种117件,二级保护动物15种315件。无脊椎动物库房
无脊椎动物是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已知种类达19个门类130多万种。我馆的无脊椎标本收藏可追溯到1868年创立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现存震旦博物院遗留下的标本为13种54件,同时还有一批1933制作的寄生虫标本,现有的标本多为建国后采集、捐赠及交换的标本,共计(9170(浸) 35385(干)44555件,涉及11门29纲659科1433种。收藏以软体动物门的标本见长,约占整个收藏的49.57 %,有模式标本1种19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3种16件,二级保护标本3种12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