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經有近200家涉及文化藝術的機構進入此區域。據2005年3月的不完全統計,在進入798藝術區的103家機構中,主要包含創作展示和交流類、設計類兩大類,其中屬于藝術創作、展示和交流的有59家(占全部機構的57.3%),設計類(包括空間設計、廣告設計、家居家具設計和服裝與形象設計)有29家(占全部機構的28%以上)。此外,還有傳播發行和書店及餐飲酒吧一類的跟藝術創作沾邊的一些小門類。
至少有300位以上的藝術家直接居住在798藝術區或者以798藝術區為自己的主要藝術創作空間,其中還有一些來自國外的藝術家,他們分別來自法國、美國、比利時、荷蘭、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進駐798藝術區的既有大名鼎鼎的藝術家如劉索拉(作家、音樂人)、洪晃(出刊人、出版家)、李宗盛(音樂人)、李象群(雕塑家)等,也有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之輩,甚至連蛋糕企業也入駐了,比如在白領女性中頗受追捧的ebeecake,可以說也吸收了798藝術的靈氣。 藝術家及其公司租用798藝術區的面積,從幾千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不等。其中,租用面積最大的是世界知名的、全球最大藝術品收藏與展覽公司之一的比利時尤倫斯藝術品公司(租用面積4500平方米)和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租用面積4000多平方米),其次是李霞租用的從事畫廊和展覽的空間(2000平方米)、洪晃、楊小平合租的為出刊《I LOOK》、《SEVENTEEN》、《LE》等雜志而租用的空間(1610平方米)、史金松畫廊(1350平方米)、徐勇租用的《時態空間》(1000平方米)、李莫維租用的藝術工作室(1000平方米)。最近,世界知名的古根海姆藝術品公司擬在798藝術區租用5000到10000米的場地,但目前798藝術區已經沒有這么大面積的地方可以出租。
到目前為止,在原有718聯合廠區,大約有10萬平方米的廠房已出租給中外各類藝術文化機構,約占整個廠房的50%以上。
798藝術中心
798藝術中心(706大廠房)坐落于國際知名的北京798藝術區內,是目前園區內最大的鋸齒形廠房,高空間、大柱距的建筑架構完整保留了興建之初的德國包豪斯式藝術風格,傳達出注重實際、簡約大氣的設計理念。
展覽空間獨特的灰色拱形天花板最高處達8.6米,搭配北向而傾斜的條形天窗,保證了一天中室內采光的均勻、恒定,這也是包豪斯式鋸齒廠房的標志性特征之一。空間內保留了日漸斑駁的巨大朱紅色標語及廢棄的設施和儀器,使歷史與藝術在這里凝聚成巨大的視覺沖擊力,為藝術、文化活動營造出獨特的氛圍。
798藝術中心既能夠舉辦各類藝術展覽,又可為商業活動提供場地。Bens、Dior、Hugo Boss、Nike、Mark Cheung等國際知名品牌都曾在798藝術中心舉辦推廣活動或新聞發布會,使其產品附加了獨特的創意價值。
此外,798藝術中心還兼具798藝術區信息集散地的功能,游客在此可了解到798藝術區內最新的展覽資訊,以及798所走過的藝術歷程。
品畫廊
品畫廊位于大山子798藝術區主街道的中央廣場, 它擁有面積多達2300平方米的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畫廊建筑。 品畫廊致力推介和探究中國當代藝術的成就和發展動向,呈現亞洲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進程為宗旨。為了實現這種終極理念,品畫廊不僅介紹中日韓和印度的高品質當代藝術,還包括西方當代藝術的最高成就和發展動向,為真正實現亞洲與西方藝術的互動而努力。
時尚店鋪——創意店
798創意店,位于798藝術區B區創意廣場西側,包豪斯廠房內,以中國原創設計類作品、藝術授權類產品展示、銷售為經營特色,結合活動和商業禮品定制、銷售。包豪斯內充足、均勻的光照,設計別致的雙層內部結構,350平米營業面積,熱情的店面服務,別具特色的產品,讓每一個到訪藝術區的愛好者都能享受到創意帶來的快樂。
咖濃咖啡店
咖濃咖啡店(Kanon coffee)永遠都是那樣靜靜的,毫不起眼的待在798東路的一隅。但只要你走進去,就會發現滿眼的溫馨,沒有一切外界的浮躁;咖啡濃郁的香氣,正如她的名字,沒有任何刻意的修飾。一切都讓你感到平靜和舒適。坐在店內的一角,品著來自異域的咖啡,你的思緒也許會隨著味覺,走到世界的某一個角落。
北京苗煒線象藝術工作室
苗煒線象藝術工作室秉持“求精持誠”的線象理念,致力于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與推廣。以手工刺繡藝術與中國重彩畫為主要著眼點,注重與國內外各大畫廊的積極交流與相互探索,為藝術家和藝術投資者提供廣闊的對話空間。
線象藝術由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苗煒擔任總設計師。她從事刺繡與繪畫藝術研究多年,能畫擅繡,在多個地區擁有專業的刺繡生產工場,掌握了領先的生產技藝。豐富的題材、多樣的技法和典雅的風格,形成了線象手工刺繡的獨特魅力。
同時,線象藝術本著“宣傳名家力作、推出新人新作”的辦展宗旨,為當代中國重彩畫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示平臺。為中國重彩畫走向世界盡一份熱心。
線象藝術以北京798藝術區為依托,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并將更加積極地與中國刺繡藝術家及中國重彩畫家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